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本网讯(宣传部 组稿)3月4日至5日,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盛大启幕 。“十四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这一关键节点赋予了本次两会特殊意义。全国两会不仅全面回顾过往发展成果,更要精心谋划未来蓝图,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因而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两会期间,我校师生积极行动,借助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密切关注会议进程,深入了解会议内容。大家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实际,踊跃分享对本次两会的思考与感想,展现出对国家发展的高度关注与责任担当。
教务处处长兼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王云:
全国两会为国家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其中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话题依然是代表们、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所扎根地方的应用型高校,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地方科技发展、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学校专业优化设置,努力提升专业体系与地方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的匹配度,力争在适于学校的赛道上打造自身的特色和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建奇: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技术驱动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教育”热度很高。这就要求高校“加快构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这为学校的硕士点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当前,学校在已有的农业、教育和材料与化工三个授权硕士点建设基础上,正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优化,建立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谌晓芹:
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深化教育改革再次成为热点,以“公平—质量—创新”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院将以“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加快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为契机,整合教育学、护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力量,把发展婴幼儿保育、小学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第一战略,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高素质学前和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副部长刘哲希:
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我深刻领悟到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关乎高校育人质量与社会稳定。今后工作中,我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回应学生关切,结合实际加强日常思政教育。同时,我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准度,让管理更人性化。我也会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为培育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
文史与法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永明:
深入研习两会精神,我对学院发展与自身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思索。教育强国战略稳步推进,凸显了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这无疑表明人才培养是工作核心。两会强调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紧密贴合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动态,优化专业设置,既要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结合新兴专业为学生构筑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护航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副院长邓爱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年来,我们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超常规布局合成生物学学科专业,先后获批了湖南省首家合成生物学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首个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新建了湖南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学+”学科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贡献文理力量。
宣传统战部教师赵柳:
全国两会关于"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部署,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入强劲动能。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铸魂育人的精神基因。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在课堂中融入典籍智慧、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基因的深层力量。要利用新媒体打造"指尖上的文化课堂",用青年话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创新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龚春丽: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彭亮: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传递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奏响了新征程的强音。作为机械工程学院师生,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我院聚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方向高度契合。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机械工程领域正面临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的双重机遇,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在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中彰显特色,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输送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有为青年。
文史与法学学院学生郭金涛:
全国两会精神再次聚焦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深受触动。我将以“法治为民”为犁,深耕法律知识的沃土,厚植公平正义的信念。以“实践为基”,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和社会服务,将法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群众法律难题。以专业所学助力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法治进步挺膺担当,在新时代法治浪潮中贡献青春力量,做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践行者与推动者。(一审 易姣 二审 杨静 三审 袁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