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文字 罗增)3月7日清晨,一支由湖南文理学院牵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组成的科考团队,在澧水河泛起的薄雾中启程。接下来的两天,这支跨学科队伍将踏访石门、澧县等5个关键点位,在商周遗址夯土层与现代农业田埂间,探寻武陵山-洞庭湖过渡带的人地共生密码。
在石门县皂市镇下层文化遗址和城头山古城遗址,考察队实地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商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座谈,实地调研皂市水库在山地—平原水文过渡中的调节功能,探讨自然环境对乡村地域系统的影响。在城头山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察队就地理过渡性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交流。在西洞庭湖,队员们考察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在港中坪村现代农业示范片,考察队员们参观了万亩示范农田并与种粮大户交流,探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实践经验。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邓伟教授表示,此次考察为深入了解过渡性地理空间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样本。
据悉,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跨校联动,持续聚焦武陵山—洞庭湖区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乡村振兴。常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及相关县局、津市市文旅广体局、鼎城区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单位协助完成本次考察。(一审 易姣 二审 杨静 三审 袁勇军)